在探索区块链技术无限可能的今天,Boundless协议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致力于构建一个通用的零知识证明层。其愿景是通过链下高效计算与链上低成本验证的结合,大幅提升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力求将“可验证计算”打造成一项跨链的公共服务,从而赋能Layer-1、Rollup以及各类计算密集型应用。
什么是BOUNDLESS?
愿景与定位
Boundless,一个自诩为“通用零知识证明协议”的项目,旨在实现任何Layer-1、rollup、跨链桥或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都能够将大量的计算任务外包给Boundless证明网络,从而生成相应的证明,并最终返回到目标链进行快速验证。与那些为单链扩容而生的插件不同,Boundless更像是一个跨多个生态系统共享的“证明主干”,为整个区块链世界带来变革。
目标用户和价值
Boundless协议直接服务于三类核心用户群体,并为他们创造独特的价值:
- 寻求更高吞吐量的Layer1和Rollup链:这些链无需重建其执行层,即可借助Boundless实现性能的飞跃。
- 跨链桥和DeFi项目:它们需要统一的可验证性标准,以降低跨域信任的成本,而Boundless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 隐私应用和AI计算领域:这些应用需要在链上展现其“计算可信度”,Boundless则为它们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场景,Boundless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证明即服务”模式,将异构生态系统的需求集中到一个单一的市场中,从而实现规模效应。
技术架构
证明者网络:链下生成
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Boundless由独立的证明者组成,他们利用通用硬件(GPU/ASIC)生成零知识证明。任务流入市场,证明者通过竞争来完成任务,而可验证的工作记录则明确了“谁提交了有效的证明”,这构成了经济分配和声誉系统的基础。这种模式将“单点执行,全网验证”的工程理念转化为现实。
聚合与结算:链上验证
完成的证明会在聚合层进行合并,并提交到目标链。目标链只需验证一小部分证明即可,无需重放整个计算过程。通过这种方式,Boundless将执行成本转化为一次性的证明成本,并将验证成本转化为所有生态系统都可共享且负担得起的开销,从而简化了在通用证明格式下跨链协作的复杂性。
POVW激励机制:为已验证的工作付费
与传统的PoW/PoS机制不同,PoVW只对那些通过验证的证明进行支付。每次提交都会通过链上或可信验证确认为“有效工作”,然后以ZKC代币进行结算。PoVW结合了质押和声誉机制,能够有效地阻止低质量的输出和刷量行为,确保网络的健康运行。
开发和互操作性
集成路径
L1或Rollup可以将批量交易、状态转换和其他繁重的任务委托给Boundless来生成证明,然后在它们自身的合约中执行轻量级的验证。跨链桥可以通过统一的证明简化源/目标链上的信任逻辑。对于那些需要合规或审计的应用程序,可以将“选择性披露计算证明”引入到链上,而Boundless则为这一流程提供标准化、即插即用的接口。
性能和安全讨论
通过水平扩展证明者集来实现扩展,从而将瓶颈从“全网冗余执行”转移到“并行证明生成+单点验证”。在安全性方面,Boundless利用零知识证明的完备性和可组合性,明确了“如果证明正确,则结果可信”的前提。在经济方面,带有质押惩罚的PoVW将激励机制与质量紧密绑定,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攻击面。

ZKC代币经济学
供应与通货膨胀
根据官方白皮书披露,ZKC的创始供应量为10亿枚,初始流通量约为20%。第一年的通货膨胀率约为7%,并逐年递减,长期稳定在3%左右。合约部署在主流EVM网络上,并且可以公开验证。请注意,以上数值均为平台级和公告级已知值,具体的分配和释放情况应以官方白皮书为准。
效用和价值获取
ZKC代币被用于向证明者支付奖励,为证明者/聚合者提供质押和声誉提升,并用于对费用系数、发行率和任务市场规则进行治理投票。随着Boundless扩展其多链服务,ZKC的需求与“已验证证明总量”紧密相关,其长期价值取决于网络所承载的可验证计算需求。
生态系统伙伴关系和最新进展
近期里程碑和市场信号
Boundless近期宣布上币并进行了活动空投,得到了多家交易所和社区的同步支持。同时,PoVW在许多上币说明中被强调为“核心创新”。这些信号表明,Boundless正从技术落地阶段逐步转向早期市场化阶段。
开发商和基础设施响应
围绕SDK和任务市场,开发者可以将“提交任务—接收证明—链上验证”的循环代码编写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合作伙伴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模型,将证明容量视为共享容量,尤其适用于高吞吐量的Rollup、桥接和数据密集型DeFi/AI项目,这些项目对Boundless的需求非常直接。
未来路线图
验证者容量和地理分布
下一阶段,Boundless可能会重点关注“扩大证明者池和区域覆盖范围”,以降低单区域计算/网络风险,并在高峰需求期间保持延迟和成本可控。随着容量的增长,PoVW的排放和任务定价将需要更精细、更自适应的调整。
标准化与SDK深化
Boundless计划继续将证明格式、接口和计费机制统一为“跨链公共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块链和应用程序集成的摩擦。SDK将添加更高级别的模板,使“可验证计算”感觉像云函数一样,从而缩短从PoC到生产的路径。
常问问题
Boundless如何“将区块链规模提升到互联网规模”?答案是:
将繁重的计算任务外包给通用的零知识证明网络,同时只在链上进行验证;多个链/应用共享相同的证明器,像共享带宽一样进行水平扩展。
PoVW与传统的PoW/PoS有何不同?
PoVW为“已验证的工作”付费,即生成有效的零知识证明,而不是进行没有内在意义的哈希运算,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并提高效率。
ZKC的核心用途是什么?
用于支付证明奖励、节点质押和治理;通胀率约为每年7%,随后逐年衰减,初始流通量约为20.09%。
与RISC Zero有什么关系?
RISC Zero的技术著作是最早系统化无边界可验证计算层概念的著作之一,为该项目提供了技术背景和背景。
关键要点
- 无边界 = 通用的 ZK 证明层:独立证明者为链/应用程序生成证明;链上验证成本低廉;目标是“互联网规模”扩展。
- PoVW 将激励与“已验证的工作”联系起来,仅为通过验证的证明支付 ZKC。
- ZKC 创世 1B,初始流通量≈20.09%,通胀 7% → … → 3%,BSC 合约 0x1524…e94a。
- 路线图和白皮书强调即插即用集成“无需链条改变”,从而实现跨生态系统的并行扩展和互操作性。
- 该生态系统已进入多平台活动和上市阶段;筹款记录显示 IDO 约为 400 万美元。
以上就是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huangt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