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国正式签署并实施《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这是针对稳定币支付的首部联邦立法。其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从而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由于稳定币在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GENIUS法案的实施将为这一新兴领域带来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GENIUS法案的核心监管框架
发行准入限制
GENIUS法案的首要任务是从源头上控制风险,通过建立严格的发行许可制度。根据法案的规定,只有获得联邦或州级许可的金融机构才能发行支付稳定币,这一抑制措施有效响应了市场上部分稳定币发行方资质不明的问题,确保了发行主体具备合适的金融实力与合规能力。
法案对于发行方还提出了严格的资本储备要求。根据规定,发行方必须持有与流通稳定币等额的美元资产作为储备,并且这些资产需以美国国债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形式存在。这一措施显著降低了因“部分储备”模式而引发的挤兑风险,有效保障了稳定币的价值锚定属性。
合规义务
在日常运营方面,GENIUS法案强制推行反洗钱(AML)和客户尽职调查(KYC)规则。稳定币的发行方必须建立完善的反洗钱和客户身份核实机制,并实时监控交易行为,及时报告可疑活动。这一要求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规标准相接轨,有助于有效降低稳定币被用于非法资金转移的可能性。
除合规要求外,法案还对技术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强制发行方必须具备应对行政命令的技术手段。这意味着发行方要开发维护能够冻结或销毁特定账户稳定币的功能,以便监管机构在国家安全或司法需求出现时,能够迅速介入。尽管这一措施引起了关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性的争议,但监管层认为这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措施。
监管协同
为防止监管重叠或缺口,GENIUS法案构建了联邦与州之间的多级监管协作机制。由财政部牵头,联合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对稳定币的发行方进行定期审计和压力测试。这一跨部门的协作模式不仅能够整合监管资源,还能从多个维度评估发行方的风险状况,形成更具有效性的监管合力。
稳定币合规要求强化的深层逻辑
系统性风险防控
稳定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深度绑定是合规要求升级的核心原因。稳定币的储备资产直接关联银行、国债等关键金融市场,若发行方储备不足或资产贬值,可能引发极具破坏性的连锁反应。例如,若某大型稳定币发行方出现挤兑,被迫抛售国债,可能会影响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甚至威胁到利率的稳定,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历史上,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已经显示,规模较大的稳定币一旦脱锚,容易引发整个数字资产市场的恐慌性抛售。GENIUS法案通过强化合规要求,实际上是将稳定币纳入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从而提前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传导链。
消费者保护需求
稳定币用户依赖其“锚定法币”的稳定性将其视为交易媒介或储蓄工具。如果发行方滥用储备资金或操纵市场,将直接伤害普通用户权益。历史上某些稳定币发行方将储备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的行为曾导致用户面临兑付风险。GENIUS法案通过严格的储备监管和审计要求,旨在确保用户资金安全,维护市场信任。
反洗钱与国家安全
稳定币的跨境支付便利性及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使其存在被用于洗钱、逃税和资助非法活动的潜在风险。强化合规要求是切断非法资金渠道的关键手段。通过实施AML/KYC规则,监管机构能够更有效地追踪资金流向,防范稳定币用于恐怖主义融资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国际竞争与监管套利防范
在全球稳定币竞争格局中,美国意图通过严格立法支持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防止优质发行方因监管宽松而迁移至更优的监管环境,进而削弱美元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严格的合规要求也有效防止企业通过“监管套利”来规避金融监管,确保全球稳定币市场呈现公平竞争环境。
总结
随着GENIUS法案的实施,主流稳定币发行商已经启动合规调整,需在120天内完成储备透明化及系统升级。虽然这一过程可能在短期内增加行业运营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将促进稳定币市场从无序发展走向规范运作,为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