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美国和香港的去监管政策显著推动了现实世界资产(RWA)的市场叙事。美国降低了“模式日内交易者”的门槛,使得更多的零售用户参与进来;而香港则计划于2026年初发放首批稳定币牌照。这些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市场资金向区块链及相关领域的流动,从而推动了股票等传统资产的代币化进程。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些去监管政策如何助力RWA的发展以及代币化股票的机遇与挑战。

去监管政策如何推动RWA叙事
1. 政策动态:监管松绑为RWA铺路
美国监管机构于2025年7月降低了“模式日内交易者”的门槛,这为零售用户参与高频交易提供了机会,间接促进了RWA代币化产品的潜在用户基础。与此同时,香港宣布计划于2026年初发放首批稳定币牌照,这一策略明确支持RWA相关的投资,显著提升了市场对于现实资产代币化的信心。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的支持,为私人市场资产的监管框架建立注入了动力,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私募股权等资产的代币化可能性。
2. 市场反应:资金加速涌入区块链赛道
政策松绑后,市场反应迅速。例如,2025年7月,香港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股票配售筹集了超过15亿美元,专门用于稳定币、数字资产及区块链支付系统的投资,显示资本市场对RWA赛道的极大信心。在美国,像BSGM这样的公司通过收购FINRA/SEC注册的经纪商,快速获取合规资质,致力于推进RWA代币化业务,这标志着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深度融合。
代币化股票的机遇
1. 市场增长:从边缘走向主流
自2025年以来,代币化证券,特别是股票,正在迅速进入主流视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监管环境的改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逐渐接受这一创新模式。例如,Robinhood在2025年7月于欧洲市场推出了代币化股票交易服务,覆盖OpenAI、SpaceX等未上市科技公司的股份,打破了传统股权投资的高净值人群限制,使更多普通用户也能参与获取私有企业的增长红利。
2. 投资价值:流动性与成本优势凸显
代币化股票能够为用户提供两大显著优势。首先,代币化提升了流动性,传统的私有股权交易通常需要经历锁定期和转让限制,而代币化之后,用户可以在合规交易平台上实时交易;其次,代币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简化了清算结算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费用。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香港稳定币概念股指数上涨了65%,远超恒生指数,显示出投资者对RWA相关资产的强烈偏好。
代币化股票的挑战
1. 监管风险:合规框架仍待完善
尽管去监管的趋势愈发明显,代币化股票依旧面临着监管不确定性的问题。监管机构已明确要求代币化证券需遵循与传统证券相同的规则,包括信息披露和用户保护等,这无疑增加了发行方的合规成本。此外,某些监管者对私人公司股份的代币化持谨慎态度,认为这可能会绕过传统的上市审核流程,从而重现1929年市场崩盘前的“自由放任”环境,这可能会延缓创新落地的速度。
2. 技术与标准化障碍
区块链技术本身仍然面临多个未解决的挑战。一方面是可扩展性问题,大规模的股票代币交易可能会对区块链网络的吞吐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安全性,资产代币化涉及价值的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漏洞或黑客攻击都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此外,代币化股票的合规性和标准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不同平台所采用的技术协议和资产托管方式各不相同,这可能会阻碍跨平台交易,从而影响市场流动性的提升。
未来展望
短期来看,去监管政策和技术的进步将继续推动RWA及代币化股票市场的发展,但行业面临着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挑战。预计监管机构可能会出台更加细化的规则,以明确代币化资产的法律地位及操作标准;技术层面,Layer2解决方案和跨链技术的成熟或将缓解可扩展性的问题。长期而言,代币化预计将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桥梁,但这一过程需要政策制定者、科技公司及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协作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