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草案生效,数字资产监管经历了哪些发展?

欧易OKX
简介: 欧易OKX是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香港的数字资产监管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稳扎稳打、逐步完善”的典范。自2017年内地对虚拟资产市场按下“暂停键”以来,香港一直在审慎探索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2025年8月1日,《稳定币条例》的正式生效,为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领域再添重要一笔。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香港对金融创新的包容态度,也展示了其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严谨性。

1

早期探索:从“暂停键”到“观察哨”

2017年,中国内地对虚拟资产市场采取全面叫停的政策,有效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同时,香港的监管角色却显得更加复杂和微妙。一方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需要避免风险外溢,真实充当了“防火墙”的角色;另一方面,它也逐渐变成了观察全球Web3发展的“观察哨”。

为了在保障用户利益的同时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香港金管局于2016年9月率先推出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随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与保险业监管局(HKIA)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监管沙盒,并在2017年实现“沙盒2.0”的跨界别协调运作。2017年9月,SFC首次就首次代币发行(ICO)发布声明,明确指出如果代币具有“证券”属性,则可能受到《证券及期货条例》的规管,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监管原则。

初步监管框架的建立(2018-2020)

2018年,SFC首次制定了针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方法,明确将虚拟资产相关活动纳入监管范围。当时的主要监管重点包括打击洗钱、欺诈等非法活动,同时通过“监管沙盒”机制为合规创新提供空间。SFC开始对虚拟资产组合经理及虚拟资产基金分销商实施监管,采用了“专业用户仅限”的总体限制。

2019年,SFC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纳入监管范围,通过允许可以交易至少一种具有证券特征的虚拟资产的平台接受SFC的监管,为后续的监管框架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VASP制度的提出与实施(2020-2023)

进入2020年,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FSTB)发布了一份咨询文件,提出引入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制度以填补监管空白。2020年12月,SFC首家向一个平台运营商授予牌照,标志着香港向规范化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22年,FSTB开始了法律起草工作,计划将修正案提交立法会。2023年6月1日,VASP制度正式生效,要求所有在香港运营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必须获得SFC的许可。这一制度的实施,为香港的虚拟资产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范化和透明化。

虚拟资产ETF的推出与稳定币条例的实施(2023-2025)

2023年,SFC推出了虚拟资产现货ETF的授权制度,利用受监管的生态系统(包括许可的VATP、投资组合经理、基金分销商和经纪交易商)提供安全的用户体验。截至2025年6月,SFC已向10家VATP正式发牌,另有11家机构正在申请中,为整个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5年8月1日,《稳定币条例》的正式生效,进一步完善了香港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这一新的法律条款为稳定币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要求稳定币的发行人必须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的牌照,并确保稳定币具备明确的、真实的应用场景。

监管沙盒的实践与创新

作为香港数字资产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沙盒”机制通过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其金融科技创新项目,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同时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实践经验。例如,2024年3月,香港金管局推出Ensemble项目,促使利用批发层央行数字货币(wCBDC)进行银行间代币化存款结算,以及代币化资产交易。该项目探索了多个实际应用场景,促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贸易和供应链融资等方面的合作。

未来展望

随着《稳定币条例》的生效,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的框架已较为完善。展望未来,香港有望继续巩固在全球数字资产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推动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应用落地。香港的监管框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展现了如何在风险防控与金融创新之间达到平衡。

总体而言,香港的数字资产监管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其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通过逐步完善的监管框架,香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合规路径,为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智慧与力量。

币安
简介: 币安(Binanc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并支持众多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