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买卖合法吗?法律保护情况如何?

欧易OKX
简介: 欧易OKX是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在中国,面临加密货币监管的环境日益严峻,尤其是以以太坊(ETH)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规定,截至2025年8月,ETH的买卖交易被明确定性为非法金融行为,因此不受法律保护。本文将探讨目前中国ETH的法律现状,交易的合法性、个人持有的灰色地带,以及企业使用的全面禁止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风险提示与行动建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一复杂领域。

1

ETH买卖在中国的合法性现状

交易与兑换:明确非法

自2021年起,中国的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加密货币交易活动被明确划分为非法金融行为。《关于防范虚拟货币风险的通知》等政策文献中,规定了任何形式的ETH买卖、兑换行为(不论是通过境内交易所还是场外交易OTC)均属违规违禁。这一政策在2025年没有出现实质性放宽,监管机构的立场仍然是严格审核并打击此类活动。

个人持有:灰色地带

相较于交易,个人持有ETH的法律地位则显得更加模糊。在2025年初的个别司法案例中,部分法院首次承认加密货币具备“财产属性”,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个人合法持有ETH可能得到默许。但需要强调的是,“持有”并不代表“交易”行为的合法性。持有ETH的个人,尤其是在民事领域(如离婚财产分割)中,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被认可,但并不能为交易行为提供法律支持。

商业用途:全面禁止

企业层面对ETH的使用则面临更严格的法律限制。无论是接受ETH作为支付工具,还是发行与ETH挂钩的代币融资,抑或是开展相关金融服务,这些行为均被明令禁止。对于违规行为,相关企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月末数据表明,很多企业的相关活动已遭遇监管部门的清查。

ETH交易的法律保护边界

交易纠纷:司法不介入

如果因ETH交易导致资金损失(例如由于交易平台跑路、诈骗、价格波动等情况),受损方无法通过法院获得法律支持。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明确拒绝受理,与加密货币交易有关的诉讼请求往往会被直接驳回。例如在2025年,有报道显示某用户因境外交易所无法提现而对其提起诉讼,但法院以“交易行为本身非法”为由不予立案。

资产安全:面临冻结风险

即使个人能够合法持有ETH,也并不意味着其资产的安全。自2025年6月起,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对大额ETH流动的追踪能力。一旦个人的ETH被认定与非法交易有关,这些资产可能面临冻结或没收,且无可用的法律救济途径。因此,持有者在管理资产时需要十分谨慎。

2025年最新监管与司法动态

政策收紧:封锁境外渠道

为了减少境内用户通过境外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ETH交易的可能性,2025年6月1日起,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些交易所的访问限制。这包括利用技术手段屏蔽境内IP地址的访问,并对提供“翻墙”服务的机构进行打击。这些措施意在全面阻断用户逃避监管的渠道,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司法实践:有限认可财产价值

尽管当前并不支持加密货币的交易行为,部分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开始有限度承认ETH的财产价值。例如,在某离婚案件中,法院将夫妻共同持有的ETH纳入财产分割的范围,并按审理时的市场价值计算分割金额。这一判例仅涉及民事财产关系,并不代表对ETH交易合法性的认可。

风险提示与行动建议

避免境内交易渠道

个人用户应完全避免任何通过微信群、OTC商家或境内代理等渠道进行的ETH买卖。这些行为不仅风险极高,还可能因参与非法金融活动而面临法律责任。因此,建议用户尽量避免参与此类交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谨慎评估持有风险

即便选择持有ETH,用户也需要认清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2025年市场数据显示,部分企业通过离岸账户增持ETH来对冲通胀,但这种操作仍面临合规隐患。因此,个人用户在持有数字货币时需谨慎,确保清楚可能的法律后果。

跨境操作需专业咨询

若个人或企业涉及境外与ETH相关的行为(例如海外账户持有),建议先咨询了解国际加密货币法规的律师,充分了解目标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要求,以避免因跨境合规问题而陷入法律纠纷。

总而言之,在当前中国的监管背景下,ETH的买卖交易被正式认定为非法,同时法律保护的缺失也显而易见。个人用户需全面认识政策风险,警惕参与任何违规交易,切实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确保不因误入雷区而产生长远的法律和财务影响。

币安
简介: 币安(Binanc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并支持众多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