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Stablecoin Ordinance)将正式实施,这为稳定币的监管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框架。随着这份条例的出台,发行方和用户都需要认识其关键信息,以便有效参与市场。这些规定不仅确保了市场的稳定性与透明度,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稳定币条例》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将如何影响香港的金融生态。

什么是受监管的稳定币?
稳定币通常被视为价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但香港的《稳定币条例》中,稳定币有更为具体的定义。根据条例,稳定币应为加密保护的数字形式价值,能够作为交易媒介用于付款、偿债或投资,并能够通过电子方式进行转移、储存或买卖,同时在分布式分类账上运作。此外,稳定币的价值需参考单一或一篮子资产保持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数字资产都符合稳定币的定义。例如,银行存款、证券、储值支付工具中的金额,央行或政府发行的数字法定货币,以及一些用途受限的数字代币,都不在监管范围内,用户应对此保持警惕。
指明稳定币为何是监管核心?
在受监管的稳定币类别中,“指明稳定币”是条例尤其关注的对象。指明稳定币的价值锚定对象更明确,可能是一种或多种法定货币,或金融管理专员指定的计算单位、价值储存形式,甚至是这两类的组合。由于指明稳定币的价值稳定性有清晰参照,其可能引发的交易广泛而复杂,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更大,因此成为监管核心。
稳定币相关活动的规矩
《稳定币条例》针对稳定币的发行、推广、销售及广告等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 发行:若要在香港发行指明稳定币,或者在境外发行与港币相挂钩的指明稳定币,需向金融管理专员申请牌照,未经申请而进行相关活动将构成违法,可能面临罚款或监禁。
- 推广:是否构成“积极推广”将视多种因素而定。无论是发行人还是代理、经纪人,都不得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推广稳定币活动,持牌稳定币的推广则可免责。
- 销售:合法提供持牌指明稳定币的方式包括持牌人、虚拟资产服务牌照持有人,以及被《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的法团等。
- 广告:禁止为未持牌的稳定币发行活动,或违法销售指明稳定币的活动做广告。
申请稳定币牌照的要求
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资格申请牌照。条例要求申请者必须是香港注册公司或境外成立但为认可机构的实体。申请人还需提供香港的主要营业地址、通信地址和电子邮箱。
获得牌照后,持牌人需遵循多项规矩。例如,须确保实缴股本不少于2500万港元,或金融管理专员认可的等值其他资源,确保能够履行相应的义务。
其中,储备资产管理是重点之一,发行指明稳定币的储备资产市值不得低于流通中稳定币的面值,且需是优质、高流动性的资产,定期接受独立核证和审计。此外,持牌人不得为稳定币支付利息,需及时披露储备资产管理政策及风险评估信息,以确保持有人能够轻松赎回稳定币。
境外稳定币实体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条例》的影响并不仅限于香港境内。如果境外实体发行指明稳定币或提供相应服务,金融管理专员认为这可能影响香港的货币稳定,可能会发布公告,指定该实体需遵循相关规定,包括维护足够的财政资源与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现有发行人如何适应新规?
为了确保市场能够平稳过渡,条例设定了过渡期。那些在条例生效前已在香港开展受规管的稳定币活动的实体,可以在生效后的三个月内继续运营。若在三个月内提交了牌照申请,并被专员确认收到,可能会获得临时牌照,继续运营直至申请结果公布。
如果未在三个月内申请,或申请被拒绝或撤回,则会进入一个月的结业期,在此期间需结束所有相关业务,以确保市场得到有序调整。
看懂条例,了解香港稳定币监管方向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建立了稳定币监管的清晰框架。从稳定币的定义到相关活动的规范,从牌照申请到过渡期的安排,条例要求一应俱全。 这些规定不仅旨在防范金融风险,还为用户权益提供了保障,推动虚拟资产生态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希望参与香港稳定币市场的机构来说,了解这些新规是其运营的基础;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明确哪些稳定币受监管、具备保障也能让其使用更加安心。随着后续细则的不断完善,香港的稳定币市场或将迎来更加规范与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