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标与基本面,哪个更能指导交易员看涨ETH?

欧易OKX
简介: 欧易OKX是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在不断变化的以太坊市场中,最近发生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事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以太坊期货未平仓合约在6月11日突破5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恰巧出现在现货ETF获批消息之后。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上的乐观情绪,但在乐观背后,有些交易员却不同程度地持有不同看法:有人关注技术分析中的MACD金叉,有人则强调机构采用率的提升。这使得我们在分析当前市场时,不得不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在热闹的市场噪声中,我们究竟应该更信赖哪种分析方式?是技术图形还是项目的实际发展状态?1

技术派的狂欢与陷阱

最近,ETH/BTC汇率成为技术分析师的乐土。数据显示,自5月中旬以来,该汇率走势呈现出理想的上升通道,关键阻力位0.058被成功突破,技术指标RSI持续高于50。这使得不少专业人士激动不已,认为当前的上涨态势优于2021年的牛市。然而,当我研究链上数据时,发现了与这个乐观局面并不匹配的现象——最近三周,ETH交易所净流出量却不断降低,显示出市场上真正的需求可能并未如预期那般强劲。

技术分析的最大风险在于其自证循环的特性。一位量化交易专家形象地表示,这如同一群人互相观察,最终把彼此的行为错误地视为市场的重要信号。以太坊目前的"完美"技术形态,很可能是因为对ETF预期的强烈焦虑所致。数据分析公司Glassnode的报告指出,衍生品市场多头拥挤情况已接近去年3月的高峰,这种趋势往往意味着未来可能发生剧烈反转。

基本面信徒的信仰考验

以太坊的创始人V神在最近一次活动中的发言似乎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提到早期EVM设计中的"过度工程化"问题,让我们思考以太坊在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尽管Layer2解决方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但主网Gas费却频频升至三位数。有位匿名开发者私下表示,我们的工作就像在飞行中为飞机更换引擎。这种技术债务与市场预期之间的缺口,是基本面分析中最难以量化的问题。

通过对最近三个月GitHub提交数据的统计,我发现了一个interesting的对比:尽管以太坊核心协议的更新速度放缓,生态项目的开发活跃度却显著提升,达到了42%。这表明,以太坊正在进入一个从"技术驱动"向"生态驱动"的转变期。而当贝莱德计划将ETH作为"数字债券"的文件被提交时,其金融属性已经明显超越了技术属性,这一转变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链上数据的第三视角

一位在链上分析领域深耕多年的前辈曾告诉我,“区块链是最透明的赌场”。根据Nansen提供的持仓变化数据,自5月底以来,“聪明钱”的地址ETH持仓量稳步下降,而交易所的巨鲸账户则在不断加仓。这一现象很有意思——专业投资者似乎在悄然获利了结,散户投资者却开始跃跃欲试。这说明链上数据的呈现往往与技术面之间存在矛盾。

另一个被忽视的指标是ETH的质押动态。自从上海升级以来,ETH的质押率稳定在23%左右,表明开展质押的持有者并未选择主动卖出或短期交易,而是像传统金融市场中的"股息再投资"那样,进行长期锁仓。这种质押行为从供给角度制造了隐性紧缩,然而,主流技术分析模型几乎从未纳入这一维度。这样反映出许多技术派分析可能低估了部分基本面因素。

市场心理的显微镜

《金融时报》上周刊登了著名行为金融学家Terrence Odean的评论,即加密市场正在重演dot-com泡沫期的认知失调。用户在做决策时,一方面基于理性计算,另一方面又对技术图形产生崇拜。最近,我注意到社交媒体上称呼ETH的多种图形模式出现,比如“头肩底成型”、“杯柄形态确认”等,这验证了心理学家所提及的“模式强迫症”理论。

更引人注意的是,市场对信息的反应存在差异。例如,当灰度基金提交禁止质押的ETF修订案时,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而某技术分析师在推特上发出的“超买回调信号”却瞬间引发大量的交易机器人抛售,显示出这一阶段市场对技术图形的敏感度比基本面消息更强。

在当前以太坊市场的格局中,最科学的做法是将技术与基本面看作互补的坐标,而非简单的二分法。技术指标可即刻反映出市场的心理状态,而基本面则更用来描绘出理论上的长期价值。然而,现阶段以太坊市场所遇到的悖论在于,虽然技术面发出买入信号,链上的基本面却在暗示潜在的过热。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辨别哪些信号能够捕捉市场的真实动向,哪些只不过是群体共识所带来的错觉。

币安
简介: 币安(Binanc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并支持众多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