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太坊通过模块化设计及Rollups技术实现了扩容能力的大幅提升。这一进展不仅为以太坊网络解决了拥堵和高Gas费问题,还提高了交易效率。随着L2总锁仓量(TVL)突破320亿美元,Rollups处理了全网约78%的交易,显示出其在以太坊生态中的重要性。本文将深入探讨Rollups技术架构的升级、模块化协同及未来扩容路径,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以太坊的扩展解决方案。

Rollups技术架构的升级
Rollups分为ZK-Rollups和Optimistic Rollups两类,2025年的技术进展集中于几个关键领域:
- ZK-Rollups的普遍落地:项目如StarkNet与zkSync等方案实现了全功能EVM兼容,其交易验证时间已缩短至30秒内,以前需要数小时的过程。这一改变显著提高了用户体验,并减少了因交易延迟所产生的烦恼。例如,ZKSwap项目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将交易每秒处理(TPS)能力提升至超过2000,同时确保与以太坊主网相同的安全性。
- Optimistic Rollups的效率优化:项目如Arbitrum与Optimism成功引入欺诈证明的批量处理技术,使得原本需要7天的挑战期压缩至24小时,资金效率因此提升达300%。这种创新鼓励了更多的用户与开发者参与到这些高效的交易中。
这些技术进步使得Rollups的交易成本降至主网的1/50,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让通常负担沉重的交易变得轻松可及。
模块化协同与数据可用性层创新
以太坊模块化生态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可用性层(DA)。2025年,Celestia和EigenDA等专用DA层上线,利用数据分片技术将存储成本降低了高达90%。以Celestia的Blobstream协议为例,它能够将Rollups的数据压缩后锚定至以太坊,单笔交易的数据成本低至0.001美元,而EigenDA则通过以太坊节点网络达成去中心化存储,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模块化设计的出现催生了“Rollup即服务”(RaaS)平台,如AltLayer和Conduit,使开发者可以方便地一键部署定制化的Rollup链,大大降低了扩容的门槛。
延伸知识:Danksharding与未来扩容路径
Danksharding是以太坊Proto-Danksharding(EIP-4844)的最终形态,计划于2026年完成。Danksharding的核心是将交易数据和状态数据分开,通过“数据块”(blob)的方式使得以太坊主网成为一个纯粹的数据可用性层。这与Rollups结合后,理论上每秒的交易处理量(TPS)有可能超过100,000。
目前,以太坊开发者社区正致力于推进Pectra升级,以为Danksharding的实施铺平道路。该计划的每一步都将直接影响以太坊的扩展性以及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总结
Rollups技术已经成为以太坊扩容的核心解决方案。2025年的技术进步与模块化协同不仅提升了网络性能,也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尽管ZK-Rollups与Optimistic Rollups之间仍存在技术取舍,例如证明生成速度与资金效率的权衡,但整个生态系统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未来,我们需继续关注Danksharding的落地进度及跨Rollup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以确保以太坊网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