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DeFi崛起:传统金融巨头如何进入去中心化金融领域?

欧易OKX
简介: 欧易OKX是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随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加速进入这一市场。这种趋势表现出传统金融巨头在战略转型中正通过投资、合作和自建平台等多种方式布局DeFi领域。据DefiLlama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机构相关DeFi协议的总锁定价值(TVL)同比增长215%,达到了48.3亿美元,充分凸显了这些金融机构对新技术的重视与适应。高盛、摩根大通等领先金融机构正在通过托管服务、稳定币发行及合规化产品逐步渗透,而新加坡的星展银行更是直接推出了链上债券平台。这一趋势意味着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已经开始。

1

投资与并购:资本入场主路径

在DeFi领域,传统金融机构正主要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介入。例如,在2025年3月,贝莱德(BlackRock)领投了以太坊Layer2网络Arbitrum的5000万美元融资。同时,贝莱德通过BUIDL基金持有了MakerDAO的国债代币(RWA)。此外,摩根大通还收购了DeFi数据分析平台Chainalysis的20%股份,旨在提升其合规监控能力。这些行动表明,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以“间接参与”的方式来降低潜在的监管风险,同时又能获取新兴技术带来的红利。

合规化产品创新

为了满足机构客户的需求,各大银行正在推出符合监管要求的DeFi变体。瑞士信贷的“Permissioned DeFi”平台仅对完成KYC的用户开放,支持基于智能合约的外汇衍生品交易,其日均交易量已突破1.2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道富银行也发行了链上基金代币(STT),使投资者能够用USDC认购传统ETF的份额。这些金融创新不仅保留了区块链的结算效率,还引入了中心化的权限管理,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半去中心化”模式,有助于吸引对合规性有更高要求的机构客户。

托管与基础设施布局

托管服务被视为机构进入DeFi领域的关键跳板。Coinbase Custody现已托管62家对冲基金的DeFi资产,而渣打银行推出的新服务Zodia Custody则支持跨链质押,年化收益率达到4.8%。在基础设施层面,高盛开发的私有链GS DLT已与Aave协议集成,允许客户在封闭环境内使用杠杆借贷功能。这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机构在私钥管理和透明交易方面的双重需求,为其参与DeFi提供了更为安全和可靠的环境。

延伸知识: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RWA(Real World Assets)代币化是将传统金融资产(如债券和房地产)转化为区块链上的代币的过程,而这一领域正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进入DeFi的主要切入点。根据RWA.xyz的数据,到2025年,全球代币化的美国国债规模已超过280亿美元。贝莱德和富达等机构正通过低风险的产品试水链上金融。例如,新加坡政府发行的2.5亿新元数字债券,其清算效率相比传统流程提升了90%。

总结

总体来看,传统金融机构通过资本运作、产品创新及基础设施升级三重策略快速布局DeFi市场,推动整个行业向合规化和机构化的发展演变。尽管短期内“半去中心化”模式可能成为主流,然而智能合约的效率优势与RWA代币化的规模扩张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投资者需关注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后带来的流动性提升,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因监管边界模糊而导致的政策风险。在当前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做好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币安
简介: 币安(Binanc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并支持众多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