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未来:监管明朗竞争激烈,是否还算蓝海?

欧易OKX
简介: 欧易OKX是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随着全球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和美国相关立法的进展,稳定币市场正经历着从早期的无序发展向规范化竞争的转变。尽管目前市场上Tether(USDT)和USD Coin(USDC)占据超过75%的市场份额,但渣打银行的预测显示,到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膨胀至2万亿美元,可以理解为它仍然具备巨大潜力的细分领域。新兴的应用场景如跨境支付和机构结算等,则进一步表明了稳定币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将不再仅仅依靠发行量,而是将向合规性、基础设施与生态整合等多个维度拓展。

1

现状分析:双寡头格局松动

根据CoinMarketCap截至2025年5月28日的数据,当前稳定币的总市值为1,283.7亿美元。其中,USDT以68.3%的市场份额(877.1亿美元)稳居第一,USDC则占据25.1%(322.4亿美元),两者的合计市场占有率相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6.2个百分点。这一下滑的趋势主要源于两个因素:首先是在监管压力下,部分交易所(如Kraken欧洲站)减少了对USDT的交易对;其次,USDC在拥有合规优势后,得以不断扩展其在机构场景中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稳定币的崛起。例如,PayPal在2023年8月推出的PYUSD,目前市值已达到4.8亿美元;而日本三菱UFJ银行发行的Progmat Coin已经在15家本土交易所上线;此外,Visa的测试网也显示其计划推出的稳定币结算系统将在多种合规稳定币之间支持交易。这些趋势表明,传统金融机构的加入正逐渐改变行业的竞争逻辑——数据表明,2024年第一季度新增的稳定币项目中,有73%是由持牌金融机构发起的。

监管框架塑造新竞技场

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计划于2024年6月全面生效,是首次对稳定币的准备金、赎回以及透明度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法规将产生两个直接影响:

  1. 牌照壁垒:USDC成为首个获得MiCA完整许可的稳定币,能够覆盖4.5亿欧盟用户,而USDT由于储备透明度问题在欧洲面临着被下架的风险。
  2. 发行成本:合规稳定币的资本准备金要求提升至发行量的3%(最低6亿欧元),这会使中小发行方难以参与竞争。

在美国,《支付稳定币法案》也已进入众议院二读程序,其提案要点包括要求所有美元稳定币的发行方必须持有联邦或州级银行牌照,准备金须为现金或短期国债,且发行规模不得超过准备金价值的110%。这些规定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Circle的CEO杰瑞米·阿莱尔在5月27日的采访中透露,公司申请银行牌照的程序已进入最后审查阶段,一旦获得许可,将能直接接入美联储的支付系统。

应用场景驱动的价值重构

稳定币的竞争维度正逐步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应用场景的渗透,以下三个新兴领域值得关注:

  • 跨境支付网络:Circle于2025年4月推出的支付网络(CPN)已接入dLocal、WorldRemit等20家合作伙伴,通过USDC实现美元和欧元的实时结算。试点数据显示,使用USDC进行从菲律宾至美国的汇款,成本降低了82%,处理时间也从3天缩短至90秒。
  • 机构级金融工具:BlackRock在以太坊链上推出的BUIDL基金(投资短期国债),目前持有9.7亿美元的USDC作为流动性储备,成为链上最大的机构持仓。这种“稳定币+RWA(真实世界资产)”的模式正受到富达、摩根大通等机构的效仿。
  • 央行数字货币桥梁:国际清算银行(BIS)的mBridge项目表明,在跨境CBDC结算中,合规稳定币可作为中间媒介,提升47%的结算效率。目前,香港金管局已允许合格稳定币发行方参与其数字港元的试验计划。

扩展知识:稳定币的储备类型

主流稳定币通常采用三种储备机制:

  1. 法币抵押型:如USDC,每枚代币对应1美元现金或短期国债,并需定期审计以确保透明度。
  2. 加密资产抵押型:如DAI,通过超额抵押ETH等加密货币来维持价格稳定。
  3. 算法型:例如UST,通过供需调节机制来维持价格稳定,但这种模型在2022年5月曾经历脱锚事件,显示出高风险。

目前的趋势显示,受监管的法币抵押型稳定币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根据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最新指引,银行发行的稳定币必须全额法币抵押,并不得将准备金投入借贷业务以赚取利息。这样的政策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币安
简介: 币安(Binanc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并支持众多数字资产。